2013年以来,厦门市开展了以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为载体,创新城市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水平,推进新形势下以社区为基础的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探索实践。
一、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内涵和历程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核心是共同,基础在社区,群众是主体;实质是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关键是激发群众参与,凝聚群众共识,塑造群众精神;根本是让群众满意,让群众有幸福感和获得感;路径是以群众参与为核心,以培育理念和习惯为根本,以奖励优秀为动力,以项目合作为载体,以分类统筹为手段。方法是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成效共评,成果共享。完善群众参与工作机制,激发群众参与城市建设的热情,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从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出发,凝聚城市治理创新的核心力。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试点探索阶段。2013年7月开始,厦门市委市政府制订了《创新社区治理试点的指导意见》,分别选取岛内一个区和岛外一个区,包括老旧小区、外来人口居住小区等等,不同类型的社区进行试点。同时,启动城市综合管理试点工作,开展违法建设、占道经营、占道停车、非法设置户外广告设置等12项共同缔造深度实践。
第二个阶段是全面铺开阶段。2014年2月开始,市委市政府全面推广试点经验,并确定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试点单位。
第三个阶段是市容环境整治再提升阶段。2015年和2016年,厦门市委市政府连续召开总结推进会,总结表彰试点经验成果,明确了提升参与度,拓展覆盖面,形成机制模式的工作思路和努力方向。确定党建引领、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基层民主协商、培育社会组织、深入社区交流、创建平安和谐社区、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培育共同理念和共同精神等十个方面的调研课题,并制定出台了十个相应的政策文件。
二、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思路和做法
推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社区治理模式,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纵向到底”就是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服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就是每一位居民都纳入一个社会体系,让社会组织有序地参与社区治理和城市的管理。“协商共治”就是以协商民主的方式方法,推进居民“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具体来说有几个做法:
第一,创新基层社区党建
一是创新党建引领的社区治理机制。健全社区党组织核心主导作用,强化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发展的规划,社区重大事故决策和市区重要工作部署的主导和引领。社区推行党委制,推进区域内党组织之间的多项融合,联建共创,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城市治理体系。
二是建立社区党组织引导多元的协商共谋机制。拓宽党员群众参与,健全群团组织和党建部门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共同参与,探索建立社区党组织与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负责人交叉任职制度,理顺关系,促进社区和谐。
三是健全党员在社区,发挥模范作用的服务机制。全面推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深入开展自主认领,供需配置,项目化运作作为主要方式的党员进社区,服务进万家活动,搭建社区党员之间平台载体,推动党员积极主动参与,社区共同缔造。
第二,创新政府治理
一是简政放权,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开展简政放权和为村民减负增效。二是改进公共服务提供的方式,体现服务质量和效益,实行以奖代补。三是健全服务网络,让服务进村入户,使便民服务代办点覆盖全市所有区域。四是智慧城管的探索取得实效。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社区全覆盖的网格化工作格局。
第三,激发各方参与
一是搭建载体平台,吸引群众参与,鼓励和支持市民自己管理社区。二是培育社会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器,培育了一批社会组织,成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骨干力量。三是统筹各方资源,拓展群众参与。成立群众共建理事会等各种组织平台,着力解决资源分散问题,形成共治的合力。完善社区事务协调会、听证会、听评会等会议制度,把整个市民的参与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四是塑造共同的精神。通过社区美好的环境,特色文化建设,培育居民群众对社区的热爱之情和认同感、归属感。通过共同参与城市管理,促进居民由相识相知、融入到融洽,培育爱国爱乡、勤劳节约、遵纪守法、互信互助的共同精神。
三、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成效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是美丽家园建设取得成效。全市一半以上社区,争取今年年底达到60%以上,都能够以社区环境改善和美化作为载体,激发群众共同参与。居民自己筹集的资金不完全统计已经超过了一亿,各个社区自己掏钱来做一些美化、绿化。
二是社区建设焕发新活力。共同缔造,老居民普遍增强了对城市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新厦门人明显增强了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新老居民深度融合。
三是多元共治水平有了新的提升。思维习惯从行政内转向民主协商,角色定位从包办者转向领导者、参与者。为社会力量让渡了空间,既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又增强了社会活力,包括形成破解占道经营、乱停车、生活垃圾分类等常态化管理机制。
四是社区治理基础得到加强。居民自发成立的一大批社区组织,包括道德评议会、党员和事老等等内部协商机制,为协调利益关系、化解利益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培育核心价值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社区治理成果连续三届荣获全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奖和全国社区创新奖,获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
五是城市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创新。围绕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治理体系,社区已经先后修订了一百多部有关城市管理和社区治理的规章制度。实行了《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还出台了《厦门经济特区户外广告设施管理办法》,正在制定《厦门社区治理条例》。通过这些立法工作形成法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