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是一座古老而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
徐州是一座年轻而充满升级活力的魅力新城
徐州城市名片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中国人居环境奖
——全国文明城市
——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近年来,徐州在城市治理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围绕城区环境、社区治理、城管机制三个方面,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城市治理的软实力和经济发展的硬实力同步提高,探索出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模式。
一、突出改善人居环境,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内涵
突出改善人居环境,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坚持把优化人居环境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打造宜居宜业家园,彰显城市特色魅力,让群众更加舒心、舒适。
一是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主动参与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全力推进263环保专项行动。大规模开展采煤塌陷区治理,出重拳治理大气污染等,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
二是大力优化居住环境,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整治,今年实施1526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抓好432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建设定销房300万平方米,到2020年完成主城区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整治任务,促进城市有机更新,让城区居民都能感受到全面建成小康带来的新变化。
三是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4200G,积极争取开通互联网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全面推动智慧服务普及应用,着力打造智慧交通、智慧国土、智慧水务、智慧应急等特色品牌,高水平建设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四是大力提升文明素养,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引导市民养成文明说话、文明出行、文明经营等行为习惯,弘扬孝敬、友善、互助等好人文化,激励市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让人们的心灵和城市一起变美。
二、突出加强基层建设,着力完善城市治理机制
突出加强基层建设,着力完善城市治理机制,针对徐州地处四省交界,流动人口多,风险隐患多的实际,坚持重心下移,完善机制,提升效能,打通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
一是以常态化走访推进源头治理。深入开展“百千万”大走访活动,实行党员干部与走访对象一挂到底不脱钩,建立“清单式交办、销号式管理”机制,建成问题解决数据平台,今年来全市排查梳理基层问题11.1万余条,已解决问题7.4万余条,解决率达66.7%,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二是网格化管理推动精准治理。全面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实行网格划分,人员配备、信息采集、服务标准、报酬筹措五个统一,推动责任落实到网络、管理资源落实到网络、防范措施落实到网络,着力提高管理服务的针对性、专业性、时效性。
三是以多元化参与推进系统治理。推广云龙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成功经验,完善社区“大党委”共建机制,开展政社互动、三社联动等协商民主治理,推行楼栋自治等“微自治”新模式,疏通治理“毛细血管”,实现社区治理“共商、共建、共享”。
四是以标准化考核推进规范治理。制定实施全市社会治理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办法,突出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药安全、信访维稳等重点领域,明确考核标准,压实工作责任,引导各级从严从紧抓好安全稳定工作任务落实。
三、突出群众满意标准,着力打响“百姓城管”品牌
突出群众满意指标,着力打响百姓城管品牌,坚持城管为民理念,积极破解城管难题,创新城管模式,打造精致、细腻、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徐州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荣升江苏省优秀管理城市,成为住建部确定的全国城管工作重点学习交流城市。
一是强化服务百姓导向。回应百姓关切,谋划工作思路,紧贴百姓需求,抓牢管理重点,着力解决渣土扬尘、违法建设、违章停车、马路市场等城市顽疾。加大投入,绿色出行、便民疏导等城市功能短板,努力让群众拥有更多地获得感。
二是拓展百姓参与渠道。坚持让百姓参与城市管理全过程,搭建市民城管控通有奖举报平台,开展城管好市民评选,激发百姓投身城市管理热情,广大市民成为监督城市管理的啄木鸟,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氛围日益浓厚。
三是接受百姓评议检验。邀请市民担任城管工作评议员,城管系统开展“你点题,我整改”活动,对城管+公安协同联合,综合执法管理等成效进行公开评议,群众对城管工作更加认可和支持。2016年,城管局在机关考评中,首次进入优秀行列,百姓城管品牌深入人心,深得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