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解决我国城市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指明了方向。
2021年4月21日至23日,全国市长研修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宋友春、副院长陈芸华带领《城市更新政府决策与激励政策研究》课题组到长沙、深圳市就城市更新工作进行调研。
长沙市城市更新调研
4月21日上午,调研组实地调研了圭塘河井塘段城市更新项目、白果园和西文庙坪城市更新项目。圭塘河井塘段项目总投资14.5亿元,项目采用PPP模式,项目及河道整治、地下及地下水处理系统、海绵城市建设、生态景观、生态产业五大工程于一体,将带动两岸10余平方公里的城市更新。
白果园和西文庙坪片区在有机更新项目推进过程中,始终把宜居性放在首位,把历史文化元素挖掘与呈现作为重点,延续城市文脉,留住老长沙味道。通过管网下地、自来水主管更换、增加消防管道、增加燃气管道等措施实现地下基础设施改造升级;通过翻新墙面、更换门窗、屋面防水改善、拆除违章、增加晾晒、增设厨卫雨棚等方式,改善房屋功能;通过修缮道路、打通节点、疏导微循环、增加人文景观等,提升整体街巷风貌与活力,改善人居环境。调研组与主管部门、实施主体及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入交流。一位居住在这里40多年的老人说“我从结婚就住在这里,这么多年舍不得走,现在子女都大了,我们的周边环境、居住条件在政府的帮助下也越来越好,孩子们都愿意回来住,非常满意现在的生活”。
深圳市城市更新调研
4月22日上午,调研组在深圳市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召开座谈会。更新整备局副局长黄超及计划处、更新处相关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
深圳市城市更新工作坚持“政府统筹、市场运作”的原则,通过综合整治和拆除重建两种更新方式,实现政府、原权利人、市场主体的多方共赢,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了一系列经验做法:一是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通过规划传导推动城市有序更新;三是公益优先、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四是创新城市更新激励机制;五是有机更新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六是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城市更新政策体系。截止2020年底,深圳对333个城中村实施了整治,“十三五”期间,共对620万平方米旧工业区实施了综合整治,列入更新计划项目924项,已批更新规划项目564项,出让建设用地783宗。调研组与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就改造对象、职能分工、改造流程、经验做法和工作成效等方面进行交流。
4月22日下午,调研组实地考察了大冲村城市更新项目。在大冲村改造的过程中,一是保护历史文化。保留了大王古庙、古榕树等古迹,使大冲旧村历史文脉得到延续,文化遗产得以保护;二是维护村民权益。项目动迁居民1300户,拆迁房屋1500多栋,总建筑面积110万平米,总投资逾450亿元。在深圳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华润集团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充分照顾村民利益,将最好地块用于建设回迁物业,通过改造总计补偿村集体38万平米办公楼,补偿村民68万平米住宅和商业;三是推动产业发展。根据深圳科技金融城的战略规划,因地制宜构筑商务与产业高度融合的创新空间,未来这里将吸引300余家金融及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创造2.3万就业,贡献超约800亿年产值。改造后的大冲村面貌一新,改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形象,实现了村民、政府、企业和社会共赢。
4月23日上午,调研组实地考察了深业上城城市更新项目。该项目通过“设计先行、空间缝合、业态引入”三大打造手法,让处于城市生活边缘地带的废弃工业厂房改造为深圳城市更新“新样板”,都市生活“新形态”。调研组建议进一步优化业态结构,充分利用笔架山和莲花山的自然资源条件,提升地区活力。
学院市长研修部主任刘悦,学院城乡规划与村镇建设培训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遥感应用中心)等有关人员参加调研。